Q1: 对于你来说,建筑学考研/跨考意味着什么?
从区位与城市来说。江浙沪经济发达,环境优美,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,南京本身也是坐拥大量高等教育资源的城市,历史底蕴深厚。
从学校自身来说。东南大学起源于前中央大学,长于工科。其建筑学学科评估与清华比肩,皆为A+,学术氛围浓厚,业内认可度很高,因此无论锚专业还是学校都不逊色。如果有心攻读建筑,那会是不二之选。
从报考难度来说。其它知名院校,如清华深,浙大,交大等的共同特点是招生人数过少,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同济大学的土建类专业虽然非常强势,但是地处上海,竞争激烈,给分也较低。
我个人由于从大一开始就知道要考研,所以各方面的信息都会关注的比较早,在大二学完了手绘,大三开始接触快题。但这些只是铺垫,真正关键的还是大四寒假开始的一整年系统复习,所以如果你是大四才开始准备,完全没有问题,大三就想提前了解,也是很不错的。考研复习没有一个明确的起始点,上好学校安排的每一门课,打好本科基础,本身也是对考研有帮助的。
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。考前一年的复习先松后紧逐渐加压。在复习节奏上,上半年在校复习,时间安排为学校课程和考研事宜对半分,不是太放在心上。暑假过后在南京租了房,开始“全日制”备考,每天上午,下午,晚上各约4小时的复习时间,扣除发呆和摸鱼时间,净含量每天也就不到10小时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2月。考前15天把强度稍微降了一些下来,稍加休息,调整心态,就去考试了(现在回头看其实是因为当时天太冷了早上起不来)。
丨G学长的时间安排丨
英语:
1)英语单词从应试角度讲,只需要认识即可,不需要会拼写。作文词汇可以单独背。
2)英语分数主要差距在于阅读。要先看题后读文,逐字逐句读是误区,学会一目十行,观其大略,揣测出题人的意图。
政治:
1)关于选择:1000题是比较普适通用的题,此外每年还会有大量时政题,要等到11、12月才陆续推出,到时候可以准备一本错题本,后期反复背。
2)关于大题:不用纠结谁押题押得准不准,光肖四就大概率背不完。所以个人建议只背要点及其关键句,然后学会自己扩写,这样后期会轻松很多。
快题:
1)制图与表现很重要很重要,谁都喜欢看具有秩序的平面和赏心悦目的轴测。建立秩序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方格网里排平面,以一跨柱网的尺度进行形体变化。
2)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;取乎其下,则无所得矣”。有条件可以看看考注册的平面是如何布置的,适当把自己学习的对象提高延展一点,会带来更多启发。
丨配色原则:亮+灰丨
丨几次秋季快题训练,G学长自绘丨
理论:
A5:
圆点秋季的六次理论和六次快题模考格外重要,因为它是直接面向考试,用来检验的复习成果的。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六次迭代的过程。如果你秋季模考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取得不错的成绩,最后考试也不会差的。如果到了第三,第四次模考仍然经常做不完,一定要及时找原因,先保证能写完试卷,再提升答题质量,顺序不能搞错。
A6:
就我个人经验而言,平时复习的时候不要老想着考试,沉浸进去研究,是不会感受到压力的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我平时一个人复习,不怎么社交,所以也感受不到周围人传递给我的压力。再加上家里人也都很支持我考研,所以我会感觉到我这个时段就是用来考研的,很安心。但是考研后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,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以前有过考试失利阴影的人来说,很怕当年的遗憾再次重演。进入十二月,我其实非常清楚自己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,但还是经常性地焦虑和吃不下饭,到了考前几天,经常是吃什么吐什么,最后干脆不吃早饭了,买了两盒葡萄糖作为替代。最后几天确实会有人打退堂鼓,但是无论怎么说来都来了,考完所有科目是对自己一年努力最起码的尊重。
丨备考期间的手写笔记 / 第一天考完,归途寒风与夕阳丨
别人的建议听听就好,什么是适合自己的,往往要遵从自己的本心。解压活动只有一个原则,是随时可以停下来的,不影响自己干正事的。以下提供三个具体的解压方法。
顺便送上一句我在考研时几乎每天都要对自己说的话:“不要总觉得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多么重要,只是你还没有碰见更加让你绝望的事情罢了。当你碰到了,你会发现眼前的困难根本不值一提”
我个人比较喜欢独处,整个备考阶段基本上是独来独往,应该说是好坏参半:
但即使是没有固定研友,我还是会和一些复习状态比较相近的同学交流,定期同步一下复习进度和困惑,看看彼此的进展。同一份压力几个人一起承担就会小很多。研友的物种多样性是很丰富的,有人闷声发大财;有人会为攒人品而表现得十分谦虚;有人嘴上摆烂背地里暗自努力;也有人表现出浮躁和渲染焦虑的倾向,需仔细甄别。
我是秋季开始租房备考的,原因很简单,我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,自习室的氛围会明显提高复习效率。而且周围人都准备是考研的,可以看到别人的复习状态和复习进展,这对于打消焦虑有一定帮助,因为当你看不到你的竞争对手的时候,你不知道别人复习得怎么样了,在干什么事情,时间长了难免会感到不安。
第一,大学最拔尖的一批学生已经通过保研或出国提前走了,他们不会出现在考研赛道上。
第二,考研大多数人都是往上考的,如果你的目标是985院校,你的竞争者其实大多来自普通211或双非院校,实力上和你不会存在质的差别。
第三,考研不同专业之间的竞争烈度不同,会计法硕等专业是比较公认的考研内卷专业,但是建建筑、景观、规划专业相对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,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。
A11:
学长学姐的帮助是非常大的,他们能让你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考研赛道,拉平信息差。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帮助你调整好心态,其实到后期大家知识的差距很小,稳住心态比什么都关键。
A12:
打开格局,放平心态。为什么有的人状态好,表现地自信从容,可以不拘细节?因为他们生活中不止一个支点,不会把一件事情看得过于重要,东边不亮西边亮。大到人生尺度,小到一次考试,一道不会的题,都是这样的。